首页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七百四十一章 路线选择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当然,“枪法”构型也不是完全放弃研究,而只是暂时搁置一段时间罢了,因为低当量核弹、或者说是战术核武器基本上只能采用“枪法”设计,只是目前战术核武器对中国的意义远不如战略核武器,再加上科研力量不足,因此只能有所取舍。()

胡卫东选择了“禸 爆法”构型作为首先研究的方向,铀弹与钚弹路线才有比较的必要,因为钚弹没法采用“枪法”构型,至少在二战时期的技术条件下是这样。所以如果选择先易后难,从“枪法”开始研究的话,钚弹路线暂时就只能先到一边凉快去了......

铀弹路线原本最大的优势是将浓缩铀设计并加工成核弹比较简单,因为它可以采用技术难度相对较低、而且可靠性也高得多的“枪法”构型,但既然胡卫东决定采用“禸 爆法”设计,这个优势就完全没有意义了。但是,铀弹保存周期很长,相对来说维护与补充所需要的成本就低了很多,而且可以保持核武库始终稳定在一定的规模之上,也是一个很大的优势,但是这条路线的不足与局限也同样不少......

铀的提炼很困难,而且使用铀作为“核炸药”,对于核武器小型化其实是不利的,而核武器小型化是制造氢弹绕不过的一道坎。更重要的是,中国是一个缺铀的国家,而铀235在天然铀中仅占0.7%,其中仅有大约0.5%能够提取出来。对天然铀的利用率实在是太低了,以中国的国情。()铀弹路线怎么看都有些过于奢侈......

而钚则不同,因为它可以利用反应堆由占天然铀总量99%以上的铀238转化而成,这对于缺铀的中国来说,无疑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此外钚与铀的化学性质存在差异,而能够采取相对简单的化学方法进行分离提纯,难度较小、消耗也较低。此外以钚239作为原子弹“核炸药”的话,所需的质量只需铀弹的几分之一,这对于核武器的小型化具有很大的意义。

但是钚弹也有它的缺陷与局限性。首先是钚的物理特性较为特殊(注1),加工难度很大,这对于工业基础薄弱的中国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尤其“911工程”为了保密,基本上极少有外国人参与,只能依靠中国人自己的科技力量。难度因此暴增了无数倍。其次是钚弹只能制作成复杂的禸 爆式构型,设计与制作的难度都比枪法大得多,但既然中国打算搞出氢弹,这条路再难也得走过去,因此这个缺陷反倒没有讨论的必要。

不过钚弹有三个缺陷还是难以回避的,由于钚239的半衰期比铀235短得多(只有不到三万分之一)。武器级钚里面还多少含有一些半衰期更短的钚同位素(因为它们也能参加核反应,而分离又比铀235与铀238更难,因此一般不会选择除去。),而核燃料的含量只要降一点点都会导致临界体积大幅增加(所以武器级铀要求90%以上的铀235含量),因此钚弹的寿命就比铀弹短得多。不能长期保存,每过一段时间就得更换核燃料。这就很自然地令维护成本大增。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