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秦帝国风云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1、突袭弱旅打游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吕不韦安睡一夜,拂晓即点兵启程,留下王翦、蒙骜守城,安排蒙武(蒙骜之子)等在城外组织布防。

秦王、华阳太后、夏太后、赵姬、韩后、长安君成矫都来送行,场景悲壮、凄惨-----

吕不韦跨上战马,振臂高呼:

此次出征,刀山火海,定不可生!

家中有老夫、老母、弱子、愿意留下来给老人家养老送终的、期待养育幼子的,绝不勉强,请留下来!

国家如何能辨识忠良?有好人做朋友的就是!何人可以为友?讲孝悌的就是!

孝悌者,必不负于家国!

不韦治理大秦也很久了,只盼望所有的国民都能过上好ri子,过上安稳的ri子。

但是现在,必须有人要去慷慨赴死!

我吕不韦愿意去追随,为秦国牺牲的烈士们的脚步!

为了大秦国的父老乡亲,死有何惧!

为了秦国人民生而有尊严,死而无憾!

从属军士齐声呐喊:愿与丞相,共赴国难!----

“秦王赐酒,为勇士们壮行!”

------------

秦国最后仅存的10余万jing锐部队,孤注一掷的出发了!

也许是苍天感怀,于万死之中,竟然给了秦国一次稍纵即逝的生机。

而吕不韦机敏、果断地捕捉住了这次至关重要的机会,捞到了救命的稻艹 。

出征的路上,吕不韦虽然对战局相当的悲观,已经基本上不抱有什么奢望了,只求能抵抗一时。但他依旧希望能求得一次小胜,打乱敌军的部署,更长久的迟滞敌军,为咸阳防御争取尽可能多一点宝贵的时间。

韩国、赵国、楚**队兵强马壮,均与秦国鏖战多年,对秦军的底细非常清楚,哪个也不是好惹的。

齐军较弱、卫军最弱,两国混编为一个军团,一共才7万多人,两**队基本没有与秦军的作战经验。

魏**队在函谷关附近打转,缩头不前,暂时就不用考虑了。

但是韩、赵、楚军齐头并进,无懈可击。齐国和卫**队弱小,却一直藏身在三**阵之后,想打也打不到。它们也主要负责解决秦国的地方武装,这是五国联军战前就考量好的事情,目的就是防范被秦军偷袭弱旅。

可是现在,赵军、韩军、楚军忙于分兵屠戮百姓、焚烧城邑,兵进速度迟缓下来,并相互等待,其实也就是差之毫厘的事情,但这个细小的瑕疵,竟然使齐卫军队意外走到了韩、赵、楚军的前面。

历史就是有这么多的偶然!如果换了现代先进的军事通信、侦查手段,联军指挥部立即会发现这个瑕疵,命令齐卫军队立即后撤,重回战阵,但在古代条件下,却没有被及时察觉。这样说也许是错误的,这个小的失误还是被察觉了,不过不是联军指挥部,而是吕不韦!

这齐国、卫**队如何走得快了一点呢?一是他们与秦国历史结怨不深,没有花费多少时间,去给秦国搞“三光政策”。二是没有与秦国的作战经验,轻敌冒进。三是也许是急着打进咸阳,力拔头筹吧?

往往叫的最欢的,是最没材料的。就像喜欢好大喜功、大搞形式主义的官员,其实最没本事,最贻害百姓。

齐国、卫**队如何竟越过前面的三**队,走到前面去呢?这是有原因的:

起初,各国联军的行军间隙很紧密,距离很近,密切协同,齐国、卫**队前出不可能不被发现。但是入函谷关后,尤其是击破秦国重兵布防的四道防线以后,各**队的间隙拉大了,这是赵军、韩军、楚军开始钩心斗角的结果。功亏一篑的事情,往往如此!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