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武则天]女皇之路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78章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来济这话说的,实在太合李世民的心意了,满朝文武一个个都面se 怪异,心里暗骂其狡猾,眼睛却直往长孙无忌方向瞥。

长孙无忌不由多看了来济两眼。

后生可畏啊!

最终,长孙无忌带头附议了来济的建议。

“既然众卿没有异议,就拟诏吧……”李二陛下顿了一下,又道:“此事一了,就择日公推新太子吧……”

这话一出,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

众人原本只是抱着走过场的心思参加大朝的,能装死就装死,不能装死就扛顺风旗…………

现在众人一个个都像打了鸡血一样,也不纠结废太子承乾的死活了,也不扯皮诏书用词了,极快地通过了罢黜太子承乾的诏书和处置一干人犯决定的圣旨。

贞观十七年六月初三,李世民下诏废皇太子李承乾为庶人,幽禁于禸 苑。

赐汉王元昌自尽,驸马都尉杜荷等人斩首示众,株连三族。

陈国公侯君集因畏罪服毒自尽,判其枭首弃市,株连三族。

其余参与谋逆的党羽悉数伏诛或流放。

六月初六,李世民亲谒太庙,数度恸哭,以谢承乾之过。

当晚,皇帝陛下独自一人立在宮中最高楼阁上,远眺昭陵直至深夜,次日不幸感染风寒,开始卧病不起。

=============================暗波汹涌的分割线============================

皇帝陛下病倒了,太子也没了,国家大事没人管了…………

这,当然是不可能的。

唐代的臣子权利可比后世大多了,即使朝堂上没有皇帝坐镇,日常政务的处理也不会中断。

唐代官员的工作机制运转起来有效而高速,三省六部的官员基本上能独立完成80%的日常事务,剩下20%需要上一级决断的,他们只要按格式整理出来,上报给政事堂的相公们就可以了。入政事堂参知政务的大臣们都可以称之为宰相,时人又敬称他们为“相公”,就是咱们常说的那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最喜欢抢新科状元做女婿,或者把女儿送进宮做宠妃的宰相啊……

当然,上列描述都只是谣传……

事实上,只要不是遇到敌国入侵,需要发动重大军事行动,或是出现农民大规模造反,天降毁灭人类级别的大灾之类大事,相公们都可以按程序独立自主地把整个帝国的大小事务全部搞定了,皇帝陛下就是缺席给十天半个月,也没啥关系。

李二陛下自诩勤政,也不是天天上朝的,不是吗?

这都是相公们的功劳!

不过,朝中毕竟不能没个主事的人坐镇,往日只要李二陛下想偷懒,装个病,出门旅个游什么的,就会把承乾拉出来顶缸,美其名曰让太子监国学习实践,文武百官对这个设定也已经习惯了。

可如今,太子没了,又来了两尊大佛算是怎么回事?

两仪殿后殿。

“九弟,你这里还是有些不妥…………”魏王殿下第n次指出晋王殿下的失误来,难为晋王殿下没有认为这是他家四哥故意找茬,反而一脸感激。

“还是四哥明白,小弟实在是太愚笨了…………”李治一脸的敬佩之se ,看不出半分作伪。

李泰呵呵一笑,握着李治的手道:“你我兄弟,说这些话,实在是太见外了!如今父皇卧病不能理事,我们做儿子的当然要多多承担才是…………”魏王殿下说着说着又深深叹了一口气,圆圆的脸上出现类似忧国忧民的神se 来。

“这两日,孤受命理事,方知治国之艰难,大人夙兴夜寐,殊为不易,唉…………”

李治闻言,也叹了口气,道:“只怪我等无能,不能为大人分忧…………”

李泰看了李治一眼,显然是不同意他把自己也归在‘无能’这个范畴里。

不过,魏王殿下不好说什么,只能把话题又转到公事上。

在李泰看不见的地方,李治也隐隐露出不耐烦的神se ——这些时日,他四哥李泰已经处处以准太子自居,话里话外都表现出只要他这个做弟弟安安分分的,李泰就会罩着他……

李治虽然没有夺位之心,却也不是没有脾气的,偶尔也会像今天这样刺李泰一下。

不过,李治也不想太过得罪李泰,两人认认真真地完成了相公们交派的任务,然后兄友弟恭地交流了一下感情,就各回各家了。

在两仪殿伺候的侍人们感到十分苦逼,每天都要眼观鼻鼻观心,把自己yy成一根木头也就算了。两位大王走了以后,他们还得赶紧去甘露殿大老板那里复述一遍每日详情,这也太考验他们的观察力记忆力了吧!

当侍从的还要干暗探的活儿,给不给涨工资啊喂!

比起两仪殿苦逼的众人,吴诩也很想骂娘。

李二陛下病了也就病了,凭啥要她去侍疾啊?!

尼玛她不当才人很多年了,伺候病人什么的根本不会啊!!

(葱:不管当不当才人,伺候老头子这种事,你从来就没会过=。=)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