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愛之分享--愛滋感染者的故事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四章: 與憂鬱共舞 1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沒加糖的咖啡,

香醇,但很苦澀,

一口 一口的喝著,享受著,承受著,

不知不覺 喝完,

就像

人生。

或者,當我帶著個好心情,跟他在餐廳坐下要好好吃頓飯,問他要點什麼菜,他也可以”詠嘆”出幾句:

“把憂鬱當酒,眼淚當茶,情緒當小菜,悲哀當白飯,讓我們含淚為這苦難的人生好好慶祝,乾一杯!”

“你自己去乾吧!” 我也是會抓狂的。

有一次,我自以為是的安慰他說,”我有時也會做惡夢,驚醒後,就會覺得,還好,只是一場夢;不論惡夢中的情節,多麼可怕或令人傷心,只要醒來就沒事了,反正一切只是一場夢。所以我就想到,死後可能也是這樣,不論人生過得多麼痛苦或多麼快樂,死了後回過頭來看看人生,不過也都是南柯一夢罷了,真的沒有什麼事值得太為它痛苦。”當然,我的意思是要他凡事看開一點,凡事別太在意。

可是他聽了之後,卻說,”嗯,我也是這樣想,我也覺得,人生不論多痛苦,只要一死了之,什麼痛苦都可以消失,人生的一切都可以沒有什麼好牽掛的了。”

我趕緊回他,”不是,不是,我完全不是這個意思! 你怎麼知道死後會比較不苦? 畢竟沒有死掉過的人,回來跟我們說死後如何如何,搞不好死後更糟啊…”我有點生氣,同樣一句話,他為什麼總是抱持著那麼悲觀的看法呢? 為什麼他不選擇以樂觀進取的心情,來看待人生呢?

畢竟我是他的主治醫師,我當然應該站在醫學的立場,請他去看精神科,跟他解釋說,”根據近年來的腦部科學報告,其實憂鬱的症狀,可能就是由於腦中神經細胞的突觸間,缺乏某些神經傳導因子,例如血清張力素等等,所導致的神經功能的失調…醫師可以根據臨床狀況,給予適當抗憂鬱藥物,來增加這些神經傳導因子的濃度,便可以治療這個疾病…” 嗯,醫學專業的建議,是的。其實以現在科學的進步,我們幾乎可以說出,憂鬱是因為缺乏了什麼化學物質,瘋狂是因為哪個基因在搞鬼,甚至,愛情是因為什麼荷爾蒙失調…

他聽了有些驚訝,說,”我的憂鬱雖然讓我受苦,但也深刻的影響著我的思考模式,人生觀,價值觀,甚至是我創作的泉源,而你說這一切都只是一些化學分子的作用?! 我不相信古今中外,多少文學家藝術家所探討的人性,憂鬱,乃至於愛情,靈魂,在你們醫生眼中都只是一些分子的作用? 我們從小培養人格特質,修身養性,這一切難道都只是一些神經傳導物質在大腦裡的作用? 吃下一些化學藥品就會改變對人生的思考模式? 那我們讀論語看聖經做什麼…” 他一連串對於醫學的質疑,好像也不無道理…

從此,他總是說,憂鬱已經成為一種習慣,已經是生命中必須承受之痛,若把它抽走,或許會變快樂,但我已不是我,也會失去創作靈感的來源。生命本來就是個折磨的過程,所有的快樂都只是掩飾或假象,治療憂鬱不過是對人生的麻醉…..#%*# …..坦白說,我有時候覺得,跟他說完話,好像自己也快憂鬱了起來。

有一次他來門診,又提到一些心情,“我一直都想逃,逃,逃離一切,包括逃離我自己,逃離我很不喜歡的自己,這個讓我痛恨,讓我這麼不快樂的自己。但更可悲的是,我還能逃到哪裡去呢,我哪兒都去不了,根本無處可逃….. 感覺正在走不知盡頭的鋼索上...雖然高高在上的眺望人生風景,但是也隨時會掉落萬丈深淵...這一切好像又不全然是負面?或許也正因為如此,才像癌末病患那樣懂得珍惜每一刻的美好...但是,懂得珍惜一定要基於隨時可能失去的恐懼嗎?人生為什麼這麼累?”

他又接著說,“夜越深,就越有一種詭譎的氣氛,以及深沉的無形力量,好像會讓孤獨的人更感孤獨,讓心中有苦的人覺得更苦,讓心中有愧的人更加罪惡,讓有擔心的人加深害怕,讓有秘密的人會想找人分享,讓心裡有疑惑的人需要尋求到解答…深夜有時能讓人無所遁形的面對自我,這種赤躶 的自我面對好殘酷啊,殘酷到讓平時堅強的人脆弱到痛哭流涕,讓平時自以為是的人感到自己其實一無是處,讓平時能為自己的作為提出合理化藉口的人覺得慚愧羞恥。是啊,在這無盡的夜裏,能逃到哪兒去呢? 失眠的人會面對較長的夜,難怪失眠的人較容易自殺…”

看著他面無表情,慢慢的,慢慢的說出這些激動的話,眼淚也在沒有什麼情緒下靜靜流下,整個診間的氣氛好像凝結在一種不安的矛盾中。我想,他應該又正被另一波憂鬱所苦。不過,我也聽得快喘不過氣來,有種快窒息的感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