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卫国大军阀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二百五十二章 蔡锷的坚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民国政府突然对德国宣战,打乱的不只是大势力的阵脚。在上海,原本已经做好准备的孙文一行人不得不暂时取消行程,孙文本人更是乘坐美国商船直接从上海南下广州。现在国民党总部已经搬迁到了广州。胡汉民也已经和陆荣廷做了谈判,虽然陆荣廷对于国民党要建立军校,培养党军的事情极为抵制,但是昨天中华民国对德宣战之后,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陆荣廷同意了国民党的要求,不过对国民党的党军规模做了严格限制。经过艰苦的谈判,陆荣廷也只同意在广东境禸 ,国民党建立一支不超过三千人的党军。这对于从来没有掌握过军权的国民党来说无疑是个非常不错的消息。

虽然三千人对于像东北、西南这样的大军阀来说极其渺小,但是孙文等人却非常兴奋,毕竟这是完全属于革命的队伍,是革命的种子。三千军队对任何军阀都没什么可忌惮的,但如果是三千军校毕业生,三千军官呢?这就成为一个极其庞大的体系了。这件事情关乎国民党的未来,孙文当然要去亲自主持,当然也就没心思去东北了。毕竟在孙文心中,国民党才是实现中华革命的种子,军阀只是动乱的根源,如果能够为革命所用,孙文不介意做出适当的让步。如果不支持革命,将来早晚会被革命的力量扑灭。这点孙文深信不疑。

孙文要坐船南下,宋庆龄本该随孙文一块南下的。但是宋庆龄却以自己的身体不舒服为由,要求留在上海修养,孙文虽然感受到宋庆龄对自己的疏远,但却也没有说什么!毕竟两人从始至终都没有开口说过感情。孙文让她留在上海协助黄兴处理国民党上海分部的事情。自己则独自启程南下,相比于女人来说,孙文心中对权利更加看重一些。

东北一反常态的支持中央政府的决策,一下子将西南新军推到风尖口浪上。这段时间,成都西南总督府周围总有可疑人物走动。这是来自各方势力的密探,想要提前探听到蔡锷蔡锷的决定。这让西南总督府的护卫如临大敌。毕竟西南本就龙蛇混杂,各种势力盘根错节,蔡锷新军强势崛起打压各种地方势力,使的他们无力反抗,蛰伏起来。但是他们却无时不刻的不像干掉蔡锷,恢复西南原来的“繁荣”。

“将军!现在全国都在看着咱们新军。咱们也是时候做决断了。属下建议通电支持北洋政府的决策。”西南新军副司令,兼任云南督军的唐继尧说道。

“老唐,你认为北洋政府能够胜利吗?”蔡锷并不看好中央政府的这个决定。毕竟西方距离中国太远了。在他看来,战是西方列强的事情,地处东方的中国正是趁着这个好时候积蓄力量,发展国力的时候。实在不应该搀和进去。毕竟欧战无论谁胜谁负,中国都很难得到好处。而且几十年的侵略战争让蔡锷对列强的嘴脸有些了解,如果中华没有实力,列强侵华的悲剧还会发生。

“这不好说,段祺瑞和冯国璋这两个人我没接触过,不知道他们的性格如何。不过督军,东北的支持反而值得思考。毕竟从地域上来看,东北所出的地理位置距离北京更近,理应对东北的威胁最大。两方的力量压根就不可能变的和谐。难道东北就这么肯定中央政府这次押对宝了?”唐继尧虽然名义上是蔡锷的副手,但是他在新军的威望也很高,甚至不在蔡锷之下。虽然蔡锷在革命初期威震西南,但是后来被袁世凯招到北京,软禁了好几年,等到不顾一切回来的时候,当年自己手下的小营长已经稳稳的坐在云南督军的位置上。让蔡锷欣慰的是,唐继尧并没有忘记当年的情分,在蔡锷回来后,甘愿让出督军之位,支持蔡锷的革命行动。可以说如果没有唐继尧的鼎力支持。蔡锷压根就不可能发动轰轰烈烈的护国战争,也就不会有现在如日中天的西南新军。

西南新军成立后,蔡锷作为总司令兼任四川督军,唐继尧担任副司令兼任云南督军。两个人之间的相互配合才是西南新军强大的基础。新军成立的条件决定了蔡锷不可能拥有冯庸对东北治安军那样的控制力。还好蔡锷本身没有太大的权力欲望,西军中很多具体事情都是唐继尧在处理,而唐继尧本人对蔡锷也比较钦佩,这恐怕也是两人能够从始至终配合默契的原因。

“冯庸的想法我也无法把握。不过以我对他的了解,他不会做无的放矢的事情。但是不管东北对这件事情持有什么态度,对于民国要参与到世界大战的泥潭中我是不支持的。而且还要旗帜鲜明的反对!”蔡锷坚定的说道。蔡锷和李俊拜把子的消息在东北被封锁了消息,在西南新军中知道的人更是少,毕竟众人都知道避嫌的道理。从蔡锷的话里可以看出唐继尧是知道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