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超级科技强国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三百二十二章 重返珍珠港:首战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第三百二十二章重返珍珠港:首战

汉京,张蜀生办公室。

张蜀生正在翻看一份关于中国导弹发展综合状况的绝密报告书上,在他对面等候的是共和国导弹之父,火箭专家钱文森和共和国战略火箭部队副司令秦楚。

作为西南最早期的师政委之一,秦楚拥有着常人难以企及的政治忠诚和素质觉悟。

作为共和国最神秘的武装部门,战略火箭司令部自从成立后,就只设立一名总司令,那就是张蜀生,而整支部队都在他的牢牢掌控下,最终的发射保险和摧毁保险,都在他这里。

报告上提到,经过十数年的发展,随着电子工艺以及相关配套科技的发展,导弹项目的进展已经从当年的惯性制导火箭,发展到了如今的对地攻击导弹,对空的防空导弹,对海的反舰导弹,空对空的空空格斗导弹,整个导弹体系已经到了领先世界的水准。

相比于从1944年初向英国人发射了v型火箭的德国人,和偷偷摸摸搞导弹的美国人、英国人、***人,甚至是苏联人。

中国的导弹发展的更早,技术更成熟,更具有实战意义,也更有战略威慑能力。

“委员长!目前我们共和国的火箭工程发展很快。

体现在航空航天发射上,目前我们的神弓2型火箭,已经进行了四次模拟卫星发生,由于卫星的研制遇到一些问题,原本将与去年晚些时分发射的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将于两个月后在西昌航空航天中心择机发射。

神弓3型是由当年的东方导弹家族发展而来,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完全能够承担起人造卫星发射的载重和安全需求。

体现在军用导弹上,我们的发展也非常迅猛。

我国的导弹家族,目前包括对地攻击导弹,对空防空导弹,对舰对海攻击的反舰导弹,空对空导弹四大体系。

战略级别的远程导弹,最成熟的是东方3型远程对地攻击导弹。目前我们的东方3型导弹的最大有效射程为3000公里,也就是说,我们完全有能力将装载着核弹头的东方战略导弹从我们的本土发射到***的任何一个角落,或者从西南地区,发射到印度的任何一个城市。由于导弹的成本问题,考虑效费比的前提下,我们主要集中全力研制和制造的都是远程导弹和中程导弹,近程导弹的研究则是附属研究。

在解决了核弹头搭载技术难题后,目前我们最需要做的是提高远程导弹的攻击精度,进一步提高射程。

防空导弹方面,我们于去年晚些时候定型的神箭1型防空导弹系统已经正式装备在首都汉京和三艘帝皇级航空母舰上。此次太平洋舰队的黄帝号和大舜号上就各自搭载了两套神箭1型防空导弹系统。虽然单发命中精度还不够高,但在防空射程和多发精度上,已经足以在关键时刻保护这些共和国海军的看家宝贝。

反舰导弹方面,主要是在新一代雷达技术的支持下,研制的跨海攻击导弹。目前主要包括舰载反舰导弹和空射反舰导弹。

几天前的英德大海战,德国人成功使用hs-293型无线电制导反舰导弹,从5000多米的高空对英国舰队实施空中精确打击。由于对德国人的这种新式制导武器缺乏足够的认识和准备,在没有相应的无线电干扰设备情况下,三艘英国航母和多艘防空/反潜用途的战列舰/重型巡洋舰被击沉。造成了极其惨重的损失。

这和我们2年前在珍珠港暗中使用的空射反舰导弹的雏形——无线电制导炸弹,几乎是异曲同工。

我认为,此次我们太平洋舰队搭载的反舰导弹在必要时,将会建立奇功。

空射空空导弹目前已经定型生产了爱国者—1型雷达制导空空导弹,装备在了天龙喷气式战斗机上面。”

火箭专家,共和国导弹之父钱文森对导弹发展情况做了简单的报告,这其中相当部分都和太平洋舰队有关,毕竟,这支远征太平洋的庞大联合舰队,携带了很多先进武器装备,导弹的用于实战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实战测试环节。

而作为共和国最伟大的导弹科学家,这些新式武器上舰出征,他都是参与者,所以也不存在什么保密与否的问题,他知道的秘密,就是共和国除开张蜀生掌握的外,最有威慑力的绝密。

“咚咚咚……”

“进来。”

进来的是大本营作战部长粟裕任。

“委员长,喜报,太平洋舰队发回来的捷报。”粟裕任高兴地说道,对于军人来说最大的喜讯就是能够获得胜利。

张蜀生:“念吧,秦副司令员和钱文森同志也听听我们太平洋舰队的喜讯。”

“是!”粟裕任敬礼后,拿出文件,说道,“关岛战役,我太平洋舰队d重型航母作战群负责进攻任务。开战之初,我军以d—3型电子干扰机破坏对方雷达系统,然后舰载机群顺利消灭了美军的关岛空军力量,并且摧毁了美军几乎全部的防空火力点。

舰队在搜寻美军的潜艇编队时遇到了一些麻烦,不过由于太平洋舰队装备了最新式的大型拖曳声纳和主动寻的声纳,潜艇技术并不先进的美国人已经损失了多艘潜艇,其他的部分潜艇既无法偷袭我舰队,又无法远航离去,相信在接下来的时间耗光了动力和补给后,就会被迫上浮,接受俘虏。

目前,美军关岛最高指挥官布拉德少将已经宣布投降,这个时候,d重型航母战斗群的指挥官江明少将应该已经在海军陆战队的保护下,登岛接管关岛了。”

“好,好事,真是一个好消息。”

虽然太平洋舰队的使命并不是夺取太平洋中的无数岛屿,那些事情自然有后续小舰队去做,连***人都妥协了,只要中国太平洋舰队不败,那些小太平洋群岛就等于是脱光了衣服的少女,毫无抵抗之力。

这其中,关岛稍微特殊,一般小规模舰队去进攻,很可能遭受巨大损失,所以,在制定作战计划的时候,夺取美军在太平洋的桥头堡就成为了附属计划。

秦楚和钱文森两人也是激动不已,哪怕知道国防军很强大,海军也是卧薪尝胆多年的积累,但毕竟之前没有参与过大海战的经验,珍珠港事件虽然两人都知晓禸 情,但国防军海军当年不过是躲在***人后面打秋风。

而如今,实战换来的胜利,才是最激动人心的。

张蜀生总结道:“胜利来的很及时,可以安排大规模宣传,让全国人民都知道我们的胜利。让他们知道,我们国家紧衣缩食发展的庞大海军并不是摆设,它们不只是一艘艘钢铁船,还是一艘艘能够为国家开疆扩土,能够在海洋上为我们这个民族夺取生存空间的真正百胜战舰。

我相信,随着反舰导弹和防空导弹的登场,一定会给美国人一个大惊喜。”

他说的并不是大话。

如今,德国人早已把v型导弹当做不要钱的货se 一样,成天里就朝着伦敦方向发射,那种装药巨大的v弹,一旦进入伦敦上空,根本没有办法拦截,哪怕是不要命的英军飞行员驾驶着飞机也追不上那些前所未有的新武器。

而在最近的英德大海战中,德国人更是把自己的重拳武器hs-293型无线电制导反舰导弹投入了实战,这也是当初三国达成的汉京协议中,关于不惜代价获取联合海战胜利的禸 容之一。

如果说德国的导弹发展是全世界第二,美国的导弹发展水平世界第二,苏联人第三,***第四,英国第五的话,那么,中国一定排第一。

中国拥有最全系列的导弹种类,也拥有最先进的导弹,用途明确,威力巨大,一旦参战将会对二战接下来的走向产生很大的影响。

德国人率先规模化使用导弹类武器,虽然除了中国外的其他国家还没法以牙还牙,但也在憋足了劲头发展类似武器。

张蜀生就从情报中得知,美国人的对地攻击导弹项目已经立项,只是因为精度和射程的问题迟迟不能解决,进展非常慢。

相反,美国人在小型导弹,比如空空格斗导弹方面的成就就要大许多,44年初立项的aim空战格斗导弹项目,已经在快速地发展,而且走的也是雷达制导的路线,一旦研制成功,美国空军也将迎来超越机炮和航空机枪射程的空战时代。

那么,在这1944年底,也该是中国导弹武器一显神威的时候,只是为了相对保密,不会像德国人那样大张旗鼓,生怕天下人不知道掌握了撒手锏武器一样。

这样的结果,就是,战果并不大,敌人也不恐慌,但却刺激了敌人快速发展同类武器。

按照张蜀生的想法,国防军的秘密武器虽然多,但一般不会在数量不够、质量不够的情况下仓促使用。

它们的用武之地,不是炫耀,也不是让敌人震惊,而是要让敌人真正地损失惨重。

……

此时,远在3000公里外的关岛,却是另外一派景象。

布拉德少将穿戴整齐,特意地打扮了一番,连军服和军帽、军靴、配饰,都是全新的一套。

关岛的美军早已在他的命令下停火了。

关岛上包括地勤和非战斗编制在禸 的3000多美军,没有人反对布拉德少将的命令,所有人都选择了服从,在远离美国本土数千公里外的太平洋上,他们距离亚洲的距离其实更近,在这里,他们感受不到美国政府的荣耀。

“……也许我会成为伟大的美利坚旗帜下,第一个向中***队可耻的投降分子,但是,没有一个士兵选择埋怨我。他们与我的观点一致。

那些指责的我的人,如果能够来关岛看一看,或许,你会改变想法……”

布拉德少将穿着体面,犹如完成了某种神圣使命一样,当一名参谋敲门的时候,他正好写完这份‘投降日记’的最后一段。

没有人会想到,布拉德少将的这本日记从此一直遗失,连他的参谋官也寻找不到布拉德少将交付给他的这本笔记本。

直到几十年后,这本日记中最重要的关于关岛投降的一部分被中华大帝国东南亚行省的一家行省级报纸发表,作为美国在二战中逐步失去太平洋霸主权的一种序幕性历史证据,公布于众,才引起了很大的轰动。

“将军,投降仪式准备好了。中国人刚刚通知我们,他们的将军将准时抵达。”

参谋还记得,布拉德少将投降前,召开的军官会议上,这位令人可敬的少将的发言。

“投降并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如果那些该死的政客和记者,能够来到关岛看一看,我相信他们在无法让上帝帮助我们的情况下,选择理解我们。

我们远离本土数千公里,而离亚洲只有两千公里。从距离上来讲,当这场战争深入太平洋后,我们已经是被美国政府和上帝共同抛弃的人。

在我们的头顶是盘旋的中国战机,它们的数量甚至多到你无论从哪个角度望向天空,都能看到让你头皮发麻的战机群。

我们号称世界第一流的战机p—51野马战斗机,被他们蝗虫一样多的甚至性能更好的hj—3战斗机,依靠质量和数量,轻易地击落。

曾经我认为美国的轰炸机已经是最让人恐惧的家伙,但他们却能让庞大的轰炸机从航母上起飞……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