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寻宝美利坚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327章 斯坦因密室里的宝贝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很快就完成了第一步,然后金沐晨从怀里小心翼翼的掏出一根管子,把里面的粉末倒进了那些浅槽当中,然后拿出镁条安插到那些粉末里,之后点燃镁条。

他扭转过头,身后传来一阵刺眼的亮光,还有剧烈类似小规模爆炸一般的声音,离拿到铁门能有几米远,他都能感受到身后传来的巨大热量 。

他使用的粉末可是铝热剂,那玩意一旦烧起来,可是有三千渡的高温,二战时候美军为了破坏德国人的大贝尔塔大炮,轰炸是用的炸弹,就装的这玩意,这可是一种比普通燃烧弹,让人恐惧的多的东西。

身后火光减弱,声音也小了许多,金沐晨回过头来一看,刚刚铁门上的几道浅痕,现在已经变成了深深的凹槽,刚刚那一番折腾,将这铁门已经烧透了一半,地面上全都是融化的铁水。

然后他从紫玉空间离又拽出一管铝热剂,又重新按照原来的步骤走了一遍,再回头的时候,那道铁门基本已经被烧透。

很多地方都已经可以看到缝隙了,不过因为铁水融化不均的缘故,那块被烧下来的大圆铁饼,还有很多地方,和铁门有连接处。

普通人要想把这圆形铁饼从门上拿下来,恐怕还是要借助机器才行,毕竟别看那连接处就是有一点点,可那毕竟是铁,但是对于金沐晨而言,不过是走过去几大脚踹上去就能解决的事。

他这一身力气可不是普通人能比的,更何况那黄se 葫芦,还赋予了他一身铜皮铁骨的特点。

几脚下去,那块铁饼就被踹到了斯坦因密室门禸 ,厚重的铁门上露出了一个圆形的大洞,金沐晨一矮身就钻进了斯坦因密室。

密室里没有灯光,他打开了强力手电。。。

密室的西墙上挂着一整面的白se 垂幔,金沐晨走过去一把拉开,垂幔后面的玻璃展柜立刻就显露了出来。

而在这展柜的后面,就正放着那套大英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唐代临摹本

这幅画宽二十五公分,长三米五,这幅画的原画作,一共分十二段,分别是由十二个东晋以前历史上的十二个小典故组成。

而现在流传下来的,只有九段,也就是说有三段已经遗失了。

这幅画卷当年创作的起因是因为,西晋晋武帝时期,也就是公元290年晋武帝司马炎死后。

他的儿子司马衷即位,史称晋惠帝,这厮在中国历史上是有名的昏庸无能皇帝,他从小就不爱读书,整天只懂吃喝玩乐,不务正业,朝中大权尽落于皇后贾氏之手。

贾氏为人心狠手辣,荒婬 无度,引起朝中众臣的不满,大臣张华便收集了历史上各代先贤圣女的事迹写成女史箴一文,以示劝诫和警示,当时流传甚广。

后来到了东晋,顾恺之就根据文章分段为画,除第一段外每段皆有箴文,各段画面形象地揭示了箴文的含义,所以这些画被称之为女史箴图。

这九段禸 容,跟据各段空隙所书箴文依次为:冯媛趋进、班婕辞辇、世事盛衰、修容饰性、同衾以疑、微言荣辱、专宠渎欢、靖恭自思、女史司箴,都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小典故。

在这幅长卷中,顾恺之的“游丝画法”和“传神写照”画论都得到最充足的体现。

正因如此,西方美术界也把它视为中国古代绘画的代表作,给与了它非常高的评价,称它是“一切都达到圆熟境地”的“完美无缺的佳作”。

而且这幅女史箴图还是中国能够找到的最早的专业画家东晋顾恺之的唯二仿品,也是当今存世最早的中国绢画,对于中国美术史上而言,具有里程碑意义。

这幅画也是最早的一幅“以形传神”绘画艺术的杰出作品,正因为这样,它除了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之外,还具有其他画科难以比拟的史学价值和社会价值。

学国画的人都听过,“纸寿千年,绢寿八百”这么个说法。

这幅女史箴图隋唐时期的摹本,流传至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了,可是即便如此,画中人物衣着依旧飘逸,眼睛传神入化,她们的身姿仪态中,依旧可以透露出了这些古代宮廷妇女的身份和风采。

由此可见这幅画的作者的画技的高超,也难怪西方美术界会给这幅画这么高的评价,也难怪这大英博物馆会把这幅绢画,当成是自己的镇馆之宝呢

不过它作为大英博物馆镇馆之宝的日子,也就到今天戛然而止了,从今天开始,它就是属于老子的啦。。。未完待续。。

.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