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电影世界穿梭门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965章 立书做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穷究事物道理,致使知性通达至极。

格,至也。

物,犹事也。

穷推至事物之理,欲其极处无不到也格物致知。

法海有自己的路要走,王旭能帮的不多,同样他也有自己的事要忙。

三字经已经放出去了,对外的影响很大,士林中人争相传阅,一时间江南纸贵。

王旭趁此机会,当然要奋勇直追,他已经开始整理朱程理学,为学派的建立埋下伏笔。

朱程理学,在现代中被批的一无是处,其中最大原因,在于朱熹提到的存天理,灭人欲思想。

实际上朱熹很冤,存天理灭人欲思想,本意不是假清高,饿死不食嗟来之食,或者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朱熹认为人的基本需求与**,即人们通常所理解的人欲,俬 欲,既是一种天理,需要在保存这种天理的同时,学会压制自己的**,对**的满足要有一个度,不可穷尽奢华。

当然了,思想没错,错的是人如果能压制自己的**,那他就不是人了。

朱熹提到了这个学说,可惜连他自己都做不到,又能指望谁去做到呢。

再往下来,朱熹还认为,理是宇宙万物的起源,天下万物必有其理,而通过追求事物的本质,也就是俗称的格物,才能达到认清真理的目的,也就是致知。

这个认知是好的,只是朱熹没有走向追求本质的道路,而是脑袋一抽,跟三从四德干上了。

导致朱熹中后期,成了大男子主义的旗帜性人物,满朝文武谁家要是死了男人,他都会给人家写信劝说家中女眷不要改嫁,并美名曰以要人伦风教为重。

什么女子无才便是德,三从四德为贤妻标准,女子不可抛头露面,虽然不都是他主张的,却也都是他所提倡的。

所以,朱熹的贡献不小,为儒家的正统性,皇朝的君权天授奠定了根基,也被后代的新时代所不容。

王旭有朱熹的前车之鉴,当然不会死盯着女人的小脚,他只是采纳了理学家一些好的理论,并融合阳明心学的一些观点,在格物致知的之后,又添加上了知行合一。

朱程理学的格物致知,有很多思想自己都无法执行,这样的思想全都是假大空的鸡汤,拿过来有什么用。

添加上知行合一,光说鸡汤就没用了,你说出来的话,你得自己能实践才行。

格物致知追求事物本质,再用知行合一来实践,有行有思,便是王旭所提倡的新学。

新学,新旧的新,表示这是新学说。

古代文学著作中,比如四书五经,讲述了很多大道理,却没用告诉人该怎么做。

就拿论语来说,孔子每日三省吾身,讲的是孔圣如何,而不是你。

王旭的新学中,不谈孔孟,儒家的经典已经有了,只谈你该怎么去做,并制造这个标准。

什么标准,王旭参考了北宋大儒张横渠的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此为儒家四志。”

而在儒家四志的基础上,王旭又写道:“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此为儒家双核心。”

核心有了,志向有了,便开始围绕这个总结,充填朱程理学与阳明心学的观点,并将其转化为王氏新学的要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