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台湾娱乐1971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173【打入韩国电影市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王梓钧心里嘲笑:这家伙,估计都不知道中国的筷子为什么会是一头圆一头方。天圆地方是中国朴素的自然哲学观,那扁筷子代表什么?代表韩国人脑袋是扁的吗?

卢仓建说:“王先生这么一说,我还真想起我们韩国自己的许多民族特se 。比如说韩国人喝汤用汤勺,中国人应该是倒在碗里喝吧。”

王梓钧一头黑线……这你妈文化部长,你去过中国吗?

王梓钧顶着天雷和卢仓建聊了一阵,才说道:“我认为中韩自古都是友好之邦,作为文化界的人,我希望中华民国和大韩民国民间能够多一些文化交流。”

卢仓建一听,猛地警醒过来,韩国本身的文化底子太弱了,如今已经受到了欧美文化的袭击,可不能再被中国诱惑。

“我手里有两部电影和一部电视剧,希望能够在贵国通过审核。”王梓钧终于图穷匕见。

卢仓建连忙说道:“不行,《喋血孤城》会伤害到曰本国的感情,《上海滩》是宣扬暴力和隂 谋的电视剧……”

“那就上映《早安台北》。”王梓钧连忙堵住他说话。

卢仓建接连摇头:“不行,不行……”

“卢部长,《早安台北》宣扬暴力和战争了吗?它的格调积极向上,我觉得韩国现在正是处于经济飞跃的时期,而一些欧美的不良文化腐蚀了青年的心灵和肉体,正应该用一部好电影来引导他们。”王梓钧飞快地说。

卢仓建脑袋晕晕地,想了半天突然想到一个理由,说道:“王先生,不知你听没有听说我国刚刚颁布一条禁唱摇滚歌曲的法令?”

“略知一二。”王梓钧说。

卢仓建道:“就是那些歌曲,让我们的青年整夜流连酒吧和夜总会。而《早安台北》我也在影展上看过,里面的男主角也是这样一个痴迷于歌唱的青年。如果放映的话,会在一定程度地鼓励、怂恿韩国的青年进入酒吧和夜总会,这对韩国的经济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这,这也行……王梓钧听了卢仓建说的话,终于知道清朝的文字狱是怎么来的了。

整理了一下思路,王梓钧才说道:“卢先生,摇滚在韩国非常泛滥,但在台湾虽然流行起来却很快本土化。我们中华民国的音乐界,将这些欧美音乐中垃圾丢弃,吸收其精髓并和自己的文化相融合,最终创作出符合本土审美观的歌曲,并且获得了广大民众的认可。而韩国呢?现在还是两个极端,一是传统歌谣被大多数民众抛弃,特别是年轻人;二是一窝蜂的盲目崇拜欧美音乐,您不认为这样很可怕吗?长久以往,韩国的音乐将被欧美文化占据,并且影响到其他领域。”

卢仓建点点头,他们就是看到了其中的危险,才下禁令的。

“所以,”王梓钧说,“韩国何不妨学学台湾,用韩国的民谣、韩国的语言,结合欧美的曲风加以改变,融汇出自己特有的音乐。这说不定还是一项文化上的伟大创举,卢部长也会因此成为民族的文化英雄……这个不难办到,至少在台湾已经把那些欧美音乐本土化了。即便是不成功,但只要实施了,卢部长您至少在今后几十年韩国的音乐史上,也会留下鼎鼎大名。”

卢仓建眼皮一跳,想到自己在其中的利益,脸se 刷得就红润起来。

王梓钧不容他多思考,继续说道:“而《早安台北》就是这样一部反映台湾原创歌手的好电影,我认为韩国的音乐青年要多学习学习。当然,作为回报,我会无偿创作一首成熟的韩国本土摇滚歌曲送给您。不知道卢部长您会基本乐理知识吗?或许,您还可以有个称号——韩国现代歌曲之父!”

“呼!”卢仓建有点呼吸急促。

“韩国现代歌曲之父”,这个称号对于一心渴求文化认同的当下来说,简直就是一张政治护身符。

“卢部长考虑得如何?”王梓钧问。

“咳咳,”卢仓建干咳两声,正se 道,“我觉得这个计划还是很可行的,不知道王先生的歌曲什么时候能创作出来?”

“明天。”王梓钧笑道。他虽然只会几句韩语,不过后世那些韩国流行天王天后的歌他还是会唱几首的,回去找个人翻译出来,再改一些不合时宜的歌词,举手之劳而已。

这,也算是打入韩国电影市场了吧?

(未完待续)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