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台湾娱乐1971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491【王梓钧的祸心】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什么事?”王梓钧问。

郑振坤从抽屉里拿出几张报表,叹气道:“今年第一季度的数据还没出来,但只从前两个月的信息来看,海山唱片公司的卡式磁带和黑胶唱片销售量已经持平。这种情况继续下去,最多到下半年卡式磁带的销量就要超过黑胶唱片。”

王梓钧说:“很正常,现在的消费者基本上都是买录音机,而非是电唱机。随着老唱机一台台坏掉,黑胶唱片的销量会越来越少。”

“唉,还是觉得有些遗憾。”郑振坤难以掩饰自己对黑胶唱片的感情,不过随即笑道,“幸好有你提醒,不然我建一座亚洲最大的黑胶工厂起来,不亏死才怪。”

“我也有股份的,你亏我还不是要亏。”王梓钧笑着又扔了一首歌出来,“帮我找一只摇滚伴奏乐队。”

“干什么?”郑振坤问。

王梓钧道:“还是李登辉那个台北音乐节。”

“哦,李市长的活啊,应该支持。”郑振坤说道。

李登辉在此时的名声很好,自去年任台北市长以来,做了不少实事。要到十年后,李登辉才最先被李敖搞臭,接着他又抛出两国论得罪了岛禸 的统派和大陆。

王梓钧把《天大地大》拿到录音棚里,让录音人员做准备,自己则找了家高档餐厅跟郑振坤喝茶去了。

翘着二郎腿,王梓钧透过二楼的玻璃,看着下面街道上熙熙攘攘的行人,突然问道:“老郑,你说人活在世上究竟是为了什么?”

“哈哈,”郑振坤大笑道,“你什么时候开始研究哲学了?”

“没什么,突然一问而已。”王梓钧抿嘴一笑。

郑振坤道:“你那个梅园呢?好家伙,听说要花六七十亿台币,你哪来那么多闲钱?”

王梓钧没提自己钱的事,说道:“设计已经出来了,还在审核,那么高的楼,审也要审好几次,估计得到夏天才能开工。”

郑振坤开玩笑道:“有时候真想知道你这小子到底有多少钱。”

王梓钧笑道:“我是半年后我至少有上千亿台币,你信么?”

“不信。”郑振坤摇头说。

“就知道你不信。”王梓钧道。

在八十年代被美国逼着台币升值前,新台币对美元的汇率一直保持在37到40:1之间。几个月后,等期货收割,超过千亿台币那是妥妥的,可是就算王梓钧说实话谁信?

聊着聊着,郑振坤又聊到歌林唱片公司。

郑振坤颇有些幸灾乐祸地叹气道:“唉,歌林唱片幕后那位大员公子听说已经撤资了,歌林唱片快到头咯。”

歌林唱片的东家是一家电器公司,可背后有美国哥伦比亚唱片公司的注资和台.湾当局某公子的入股。成立之初,海山唱片公司被其不断挖人,还不得把自己的销售渠道借给歌林使用。

另一个时空,歌林唱片很快就把自己的销售渠道建立起来,而且利用“歌林之星”歌唱大赛完成了自己的造星机制,摆脱了高价从其他公司挖人的尴尬局面,继而统治了台.湾乐坛整整十年。

可惜,这一世由于王梓钧出来搅局,“歌林之星”大赛早就没了那般号召力,好的歌手苗子都纷纷奔着海山而去。歌林唱片自己只能靠一些二三线的小歌手支撑,重量级的歌手全是从其他公司高价挖来的。

台.湾七十年代最红的四位歌手刘文正、高凌风、邓丽君、凤飞飞(刘家昌更多时候属于音乐制作人),其中刘文正、高凌风、凤飞飞本该都是歌林旗下的歌手,可现在仅仅只有凤飞飞在歌林,刘文正、高凌风和邓丽君全都齐聚在海山唱片。

如今邓丽君的新专辑宣传如火如荼,更传闻王梓钧也即将出唱片,这压得歌林唱片更加抬不起头。

歌林唱片公司从海山唱片高价挖来的歌手、也是歌林的顶梁台柱之一甄妮,年初的时候合约期满,已经远赴香港发展了,少了一个重量级歌手的歌林更加窘迫。

首先是哥伦比亚唱片公司觉得在台.湾发展困难,选择了撤资;接着是那位公子甩手走人,他本就是来玩玩女歌手的,现在玩腻了又赚不到什么钱,当然要抽身。

两个靠山一走,歌林电器及歌林唱片根本就没资格再和郑振坤玩牌了,衰落是早晚的事。

王梓钧面带微笑地喝着茶,心里想的却是明年滚石唱片就要成立了,自己是不是该伸把手投资帮助一下呢?

什么?段氏兄弟你说不用帮忙,你们有钱。哎,我真是诚心来帮助的,你们就不要拒绝了,拒绝也没用,钱我出定了!

即便是做一下恶人,王梓钧也要拿下滚石,这可是出过罗大佑、潘越云、小虫、周华健、李宗盛、伍佰、张震岳、张信哲、任贤齐、徐怀钰、梁静茹等一大堆红歌星的巨牛唱片公司啊!

虽然王梓钧可以一直打压它,将它的歌手提前抢过来,可这得花多少心思?最便宜的,就是与段氏兄弟合作,打造出全亚洲最大的读力唱片公司,他王梓钧只需要在背后数钱即可。

(未完待续)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