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明皇长孙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415章:发兵辽东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大明皇宮华盖殿。

距离下朝,仅仅不到一炷香的时间,朱元章雷霆震怒。

“这些艹 原蛮子,怎的,是想要入侵咱们大明吗,还是咱当初打他们打得不够狠。”

“这才过了多久,就忘记了当初的疼痛,胆子又大了起来。”

“咱还没死呢!

!”

早朝的时候,边关那边传来急报,大量的艹 原部族纷纷迁徙,朝着辽东的方向过去。

现在刚刚过春,还未立夏,辽东的冰雪已然融化,这些艹 原诸部就联合前行。

目的也很明确,就是奔着传说之中的东北沃土去的。

这么嚣张的行为,朱元章怎么忍受得了。

当初北元残余势力被一扫而光,边境好不容易太平起来,又成了这个样子。

且就在这个时候,燕王朱棣被tiáo去伐倭,另有五十万大军离去。

相当于就是在背后捅刀子。

“爷爷消消气,这些艹 原蛮子自然是受到了别人的蛊惑,依孙儿来看,反倒不是一件坏事。”

“或许这对于咱们大明,还真就是个不错的机会。”

朱元章一顿,问道:“大孙说说看。”

朱英分析道:“咱们大明对于艹 原上诸多部族,最麻烦的地方,不是在于能不能打,而是能不能打得到的问题。”

“几乎所有在艹 原生活的男子,个个都是天生的骑士,骑马狩猎是自小就会开始训练,吃饭的本事。”

“清一sè的骑兵,导致他们移动的能力非常迅速,这也是我们大明,最过于麻烦的地方。”

“但是现在,所有的部族开始迁徙,从表面上看来,这是声势浩大,估摸上百万之众。”

“然而在这其中,能有二十万骑兵,就已经非常不错了,这还只是孙儿的估计,实际当然要更少一点。”

“在很多艹 原部族看来,他们上百万人,谁都要惧怕他们,但是我们大明,完全可以依托坚城固守。”

“只要有足够的大炮,火药,甚至是火绳枪,那么这些艹 原骑兵,拿什么来攻城。”

“沃土可不是那么容易就能耕种出粮食的,他们甚至连足够的种子都没有,却以为辽东已经四处长满庄稼,只需要去收割就行。”

“这么多艹 原部族聚集在一起,粮艹 哪里够吃,如果不qiáng行攻城,首先饿死的就是他们自己。”

“真就是傻得可以,咱们这边按兵不动,就看谁先忍不住呗。”

艹 原上抢夺地盘,是一件最为常见的事情,往往也是伴随着血腥杀戮。

许多部族之间,早就已经存在深仇大恨。

所谓是仇人见面,分外眼红,朱英就不信他们可以放下彼此心中的成见,联合起来。

能够将整个艹 原都统一起来的,历史上也仅有一个成吉思汗了。

朱元章冷静下来后,听着大孙的分析,顿时就明白了其中的漏洞。

心中思索一番后,笑道:“你这小子,这些部族几乎全都得到消息,在这其中,也是有大孙的手笔吧。”

朱英也坦然承认:“爷爷英明,孙儿不过是在后面给推了一把罢了。”

在去年的时候,朱英作为大明长孙且为群英商会的幕后东家,这个消息一经爆出,对于大明之外的群英商会分会,全然就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谁也不会让大明太孙的商会,偷摸摸搞自己这边的情报。

伏笔,自然就是在那个时候开始埋下的。

加上今年的沃土之事,干脆就来一波将错就错。

“大孙的意思,此番辽东之事,让谁去比较好。”朱元章问道。

朱英也没什么好犹豫的,直接说道:“孙儿觉得便就让凉国公与十七叔一同前往吧。”

“有着凉国公的坐镇,想来不难取胜。”

朱英并不懂军事,若是懂的话,他也想亲自去干上一趟。

可惜打仗这玩意,并不是说能学会就能学会的,现在的朱英也已经没了这个时间。

不过对于储君来说,也没这个必要。

对于大孙的提议,朱元章并没有反对。

老十七是个好孩子,在军事谋略上有着绝佳的天赋,从在凤阳的那次,就已经看了出来。

能够这么快封王,自然也是有这个因素参杂其中。

蓝玉是个聪明人,尤其是跟了大孙之后,也变得懂事许多了。

自然能够清楚这次过去,便就是为老十七开路。

大孙的举动,也让朱元章看到了叔侄同心,家庭和谐的景象。

随着一道谕旨的下达,大量的卫所军士被tiáo动起来。

其实这在朱英看来也是一件好事。

尤其是对卫所来说,相当于把禸 部的矛盾,逐渐向外去转移了。

当卫所的大量军士离开后,很多东西也比较方便查探,最主要的是不容易引起冲突。

一个卫所长期驻扎在同一个地方,腐败的现象,只会越发的严重。

现在大明国库充盈,即便是两线作战,基本上也没什么问题。

到了夏粮征收的时候,那就更加不用说了。

不把辽东那边整理干净,沃土的开垦也不会急着开始。

沃土就在那里,谁也偷不走,拿不动,除了大明有这个开垦能力,其他无论谁来都不得行。

辽东的事情紧锣密鼓,这边朱英的军事学院也没停下。

大量招收生员的消息,随着驿站散播到大江南北。

加上前面朱英对于考生的优待,改善,使得许多学子对军事学院也算是心生向往。

别的不说,至少第一批生员的招收,至少能达到满额的状态。

听上去有些奇怪,毕竟这是大明军事学院,还是陛下担任院长。

好像应该都趋之若莺才对。

实则对于武人的偏见,在绝多大数的百姓眼中,就已经是刻板印象了。

甚至很多百姓,摇身一变从军后,也会跟着军中的风俗来。

这不是大明朝的缘故,而是自从始皇一统天下后,几乎都是这么一个tiáotiáo。

朱英的军事学院招收生员的要求可不低。

别的不说,只要要有识字的能力,才算是有基础资格,否则宁缺母滥。

而能够识字的,几乎都是文人了。

普通老百姓也没这个能力去供养读书人。

小孩稍稍长大一点,那就得帮家里做事了。

而这个时候,朱允炆那边的律法书修订,也基本上已经完成了。

临近黄昏时,朱允炆兴高采烈的捧着大明最新律法典籍,欢天喜地的跑了过来,跟大兄报喜。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